第(1/3)页 想当年,乾隆爷那双慧眼在众多珐琅彩中挑挑拣拣,最终圈定了这两件孤品,据史料查证,乾隆爷一生钟爱此类瓷器,四只幸存之瓶皆是他亲自过目后拍板定下的心头好。那件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的命运多舛,曾遭列强劫掠,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烈焰吞噬,随后流落民间,仿佛冥冥中有意,竟辗转落入民国那位大总统曹昆军之手,最终被收藏名家潘芝翘珍藏——一段跨越两百年的流转传奇,如今两件宝物终得重逢。 20 世纪 60 年代初的一个暖阳冬日,天津城一幢不起眼的四合院里,原北洋政府总统曹锟的军医处处长潘芝翘,正摆弄着他那些来之不易的古董收藏。这潘芝翘一生戎马,告老还乡后,愈发痴迷于古玩字画,尤其对那清乾隆一朝的珐琅彩瓷器情有独钟。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只害得他夜不能寐的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从红木柜中取出,指尖轻轻摩挲着瓶身精致的纹饰,心中五味杂陈——这可是当年随老总统避难时,机缘巧合之下得来的宝贝,岂是说卖就卖的?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清脆的敲门声。潘芝翘警觉地护住手中的瓷瓶,只见来人一身旧式军装,身形瘦削却精神矍铄,正是他昔日的同僚、老总统的副官耿朝珍。两位老兵相见,分外亲热,互相敬礼后,潘芝翘忙不迭地招呼老友进屋喝茶。 寒暄间,耿朝珍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潘芝翘怀中的玉壶春瓶上,眼神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喜。他故作随意地提及这件瓷器的来历,潘芝翘倒也坦率,将老总统避难时将此物托付给自己的往事和盘托出。 酒过三巡,茶过五味,耿朝珍终于表明了来意——原来他已离开军界,凭着一身鉴宝的本事,在北京的韵古斋谋了一份差事。此番来津,正是受人所托,欲收购这件传世的珐琅彩重宝。 屋内气氛骤然凝固,潘芝翘沉默了良久,手中的茶杯悬在半空,脸上满是挣扎之色。这瓶子不仅是一件稀世珍宝,更是他与老总统之间最后的联系,情感的羁绊远超金钱的价值。他内心翻江倒海,理智与情感激烈交锋,喉结上下滚动,最终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 接下来的几日,耿朝珍软磨硬泡,使出浑身解数,从人生际遇到历史掌故,旁敲侧击地试图说服潘芝翘。每日早晚,四合院里回荡着两位老兵关于瓷瓶去留的争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循循善诱。 直到第三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满庭院,潘芝翘终于松了口,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老耿啊,这东西……终究是要给识货的人,给懂得珍惜它的人。一口价,一万二,不能再多了。” 耿朝珍闻言大喜过望,激动地站起身来,却又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这价格虽不算低,但对于这件国之重宝来说,简直如同白菜价。他小心翼翼地从随身的皮包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钞票,双手递了过去。 然而,就在交接之际,耿朝珍忽地想起一事,动作猛地僵住。他严肃地看向潘芝翘:“老潘,这瓶子太过珍贵,我虽受人之托,但也得按规矩办事。依国家政策,外地收购文物需报请文物部门批准,且不允许出境。我得先拿去鉴定一下。” 潘芝翘略一迟疑,随即摆了摆手:“罢了,你看着办吧。若是真留不住,那也是天意。” 耿朝珍带着玉壶春瓶忐忑不安地去了天津市文物部门。忐忑归忐忑,但他对这瓷瓶的价值胸有成竹。果不其然,几位资深专家一见此物,皆惊为天人,一致认定其为国宝级文物。 经过一番商议,文物部门提出加价百分之十,即一万三千二百元,且需留在天津博物馆保存。耿朝珍略作考虑,便痛快地答应了——比起原主的心理价位,这已是最好的结果。 最终,在天津市政府的财政支持下,这件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玉壶春瓶以一万三千二百元的价格成交,正式收归国有,永远保存在天津博物馆内,供世人瞻仰。 清乾隆款珐琅彩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 天津博物馆藏 还有两件残品,分别在瑞士、米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它们虽是残品,却依然价值连城。而最后那只——此刻正安静地躺在陈阳掌心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花石锦鸡图双耳瓶,它的旅程更为曲折:当年那场浩劫中混混沌沌地被带出了宫门,从此如同人间蒸发般销声匿迹。 直到后世2005 年,深城一位富商在整理祖辈遗物时意外发现了它,瓶身上的裂纹和褪色的珐琅彩让他心头一紧,却也正是这份残缺美让他决定送拍港城的苏比拍卖行。 上一世,当这只瓷瓶在拍卖会上以令人咋舌的价格成交时,陈阳记得自己师傅杜明德,翘着脚尖,挤在拍卖现场,最终被港城古董商翟健民收入囊中。 这一世,这只曾经流转于海外、神秘莫测的瓷瓶竟静静地躺在他掌心,冰凉的触感混合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宿命感。 陈阳的目光细细摩挲着瓶身那精细的花石纹样,锦鸡的羽翼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心头思绪翻涌:若是到了 2005 年,这物件自己是该让它继续沉睡于某个博物馆的玻璃罩下,还是干脆将它送入拍卖行的灯光舞台,换取沉甸甸的真金白银? “翟老呀翟老,你说我挣不挣你这1.2亿呢?” 陈阳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怀中那只温润的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瓶颈,思绪还陷在那段跨越时空的历史旋涡里。就在这当口,兜里的砖头大哥大突然震动起来,那动静劲儿,活像从静寂深海猛地跃出的鱼,惊得他手一抖差点脱手。 他一把摸出来,屏幕上的来电显示是个陌生号码。心里嘀咕着这又是哪位不速之客,指尖却已经按下了接听键。 “喂,您好。” “陈阳!我是刘莉!”电话那头传来刘莉略带急促的声音,背景音里似乎夹杂着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几声模糊的低语,气氛略显嘈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