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入宮-《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南京的很多官員都從未見過皇帝,現在離得比較遠,也只能看到皇帝依稀的身影。

    而朱見深并未在金門橋上呆多長時間,片刻之后,他便進入了大殿。

    禮部的侍郎手捧旨意,在外宣讀入殿朝拜的官員。

    念到名字的官員,起身上前,沒有念到名字的官員,只能等到旨意宣讀完后,才能起身。

    朱見深坐在南京奉天殿的龍椅之上,回到了大明朝的起點。

    在這里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而朱見深也清楚,這次也是屬于自己的一個新起點,南京城中的官僚,可是僅次于北京城。

    同樣,他與北京城的朝廷是對立面的,經過大浪淘沙,北京的官員不管自己承認不承認,他們都已經成了新稅制的支持者,而南京的官員,一直都是態度模糊,之前與現在,都是持觀望態度,在江南的新稅制改革道路上,并沒有起到陪都的積極作用,反而成為了地方鄉紳與地方官府對抗的籌碼。

    雖然南京六部,除兵部,戶部,都察院之外,其他的衙門都成了虛設,隨著遷都時間的增長,而變成了透明的存在,可他們的品級在這里放著呢,他們背后錯綜復雜的關系網是存在的。

    南京遠離天子,政權的核心是親臣和重臣,也不是這些六部官員。

    南京守備魏國公、參贊兵部尚書是守備廳的常務官員是南京的核心。

    南京以守備多是大明的功勛所擔任,而其他的軍事要職,全部交給侯、伯掌管,宣宗皇帝不是很放心,于是初設立守備太監一人,以后增為二人,一正一副,互相牽制,以后就成為了慣例。朱見深對于南京很是重視,所以守備太監兩人都是他親自挑選,而后為了不讓太監做大,他也五年一換,像承恩等人都曾經擔任過南京的守備太監。

    南京守備太監是“司禮監外差”,天子“三千里外親臣”,所以守備雖以公、侯、伯之尊,也要屈尊俯首,太監通常“據首席”,目的是保障南京權力核心與整個國家的核心與皇帝保持高度一致。

    而此時的南京守備太監就站在皇帝的身旁,忐忑不安……

    被召見的官員們,洋洋灑灑六十余人進入了大殿。

    而后對皇帝陛下完成了朝拜。

    這六十余人都是南京六部的尚書,侍郎,還有都察院的副都御史數人,而與朱見深前來的京官,也只有內閣的幾名官員,其他的官員在伴隨皇帝入宮之后,便出宮回到了南京各司衙門之中辦公。

    朱見深看著下面跪倒一片的官員,開口說道:“眾愛卿平身……”

    聽到朱見深的話后,官員們又是齊聲高呼多謝陛下,才慢慢的站起身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