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4章 磕頭-《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2/3)页
“太祖創大明,雪前恥,撫百姓,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洪武遠征,縱橫南北,一戰而平定江南,二戰而定南北,三戰而蕩除邊惠。洪武之朝,外無白登之圍,內無渭水之盟,橫掃天下,從南至北,百古未有,子孫朱見深對太祖高皇帝的敬佩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再給太祖爺磕一個。”
說完這些后,朱見深稍稍愣了片刻,心中不由暗嘆一聲,周師大才……用在這個場合,竟然并沒有什么不妥。
說著朱見深又再次磕頭,這一會兒,朱見深把這一輩子的頭幾乎都磕完了。
他有些激動,有些緊張,甚至興奮過頭了。
剛剛讓那個陪祭官離開,就是怕這些人看到自己失態的模樣。
“太祖爺,未來局勢風云變幻,我大明不能只做陸地上的強國,要做海上的強國,這一次,大明的歷史要改變,華夏的歷史也要改變,海上第一個敵人,子孫朱見深已經找好了……”
“以后,沒有人能夠再擋住萬萬百姓頭頂的太陽,盡我之力,開海疆,推新政,啟民智,望祖宗保佑……”
朱見深說完之后,又再次磕了一個頭,而后再次起身,可這次卻沒什么話給朱元璋嘮了,再說下去,只能嘮自己穿越的事情了。
既然沒有話說,就再磕一個頭吧……
祭祖完成之后,已是到了晚上。
朱見深帶著文武官員出了孝陵,再下馬坊處乘坐馬輦,前往千叟院,要在這里居住一晚,次日回到南京。
千叟院本是為迎合朝廷仁政而建設。
在成化五年開始推行,現在朝廷已經堅持了十二年,而這座建筑群也存在了七年之久。
實際上朱見深推行的仁政,跟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十一年開始推行的仁政相差不大。
大明一直都是一個注重民生的國度,只不過受到后世子孫的財政拖累,讓后繼之君不能對洪武朝舊制延續下去。
朱元璋曾下旨:“今特命有司存問于高年,恤鰥寡孤獨者必得其所,篤廢殘疾者收入孤老,歲給所用,使得終天,凡民年八十、九十而鄉黨稱善者,有司以時存問。若貧無產業年八十以上者,月給米五斗、肉五斤、酒三斗;九十以上者,歲加賜帛一匹、絮一斤。其有田產能瞻者,止給酒、肉、絮、帛。”
這個優待老人的仁政一直貫穿洪武一朝。
這也是朱見深生氣的一點,改了一些政策,那些既得利益者蹦出來,口口聲聲說著太祖法制不能更改,可一些原本對百姓好的政策,不知不覺中就全部消失,沒有人會替這些政策多說一句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