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琉球國 2-《我老爹是叫門皇帝》
第(3/3)页
現在的琉球國國王是第一尚氏王朝的第三代國主,尚這個姓氏是宣宗皇帝朱瞻基賜予的。
所以直到琉球國在數百年后徹底被九州島的薩摩藩吞滅,他們的國王都是姓尚。
再歷史中的成化年間,也就是現在的這個時期,第一尚氏王朝因為受到倭寇的打擊,再加上內部的矛盾,導致滅國,多年之后,倭寇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大明的東南,琉球國才復國成功,被稱之為尚氏第二王朝,不過當年的王族幾乎在內耗,以及抗倭的道路上全部被殺,而第二個王朝的國主,跟第一尚氏王朝的王族沒有絲毫關系,只不過因為尚氏是宗主國大明大皇帝陛下賜的姓氏,當上國主之后,也立即改姓為尚。
琉球國,仰慕中華文明已經到了癡迷的地步,王族貴族都是寫漢字,說漢語,而在宣宗時期,大明對與琉球國的援助是最為龐大的時期,先是給援助他們造船的工匠,匠人到了琉球之后,與貴族待遇沒有差別,到最后直接給船,賞賜糧種,典籍,教化民眾,這個時候的大明,對于琉球來說,就是上天的恩賜。
不管是第一尚氏王朝,還是第二尚氏王朝對于大明都是忠誠的。
現在國子監中還有十幾名琉球的貴族子弟學習。
明萬歷三十五年,薩摩藩“以勁兵三千入其國,擄其王,遷其宗器,大掠而去”。當時琉球王侍從寫的《喜安日記》記載:“有如家家日記,代代文書,七珍萬寶,盡失無遺!”
薩摩藩軍將琉球王尚寧等百余人俘至鹿兒島,達三年五個月,逼迫尚寧王屈辱地承認向其“進貢”。同時還強行割占琉球北部五島。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變明朝跟琉球國的關系,萬歷四十四年,“倭國有取雞籠山之謀”(寶島),當時忍辱負重的尚寧王在國家殘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遣使以聞”,通報大明防備倭國賊寇。
因為琉球國從上到下對大明的尊崇,對漢家文化的向往,讓張懷芝對琉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
第(3/3)页